趁着Prime Day促销活动为多款顶级Mac机型带来大幅优惠,现在正是入手新苹果电脑的好时机。在选购新Mac时,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就是选择台式机还是笔记本。虽然苹果笔记本凭借便携性和价格优势看似是最佳选择,但苹果同样提供了丰富的台式机产品线——从迷你的M4版Mac mini到一体成型的iMac。
因此下次购置新Mac时,不妨考虑加入台式机阵营,选择苹果那些便携性稍逊但优势突出的机型。
久坐舒适性
坦白说,长时间弓着身子使用MacBook对健康毫无益处。无论是放在桌面还是膝上使用,笔记本屏幕都迫使你不得不低头俯视。日积月累,这将导致严重的肩颈劳损。

MacBook虽适合移动办公,但舒适的办公椅与平视显示器带来的体验无可替代。
作为过来人我深有体会。大学期间长期使用笔记本导致我后来看到工作台就心生畏惧——因为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疼痛。最终不得不更换台式机来构建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环境:显示器与视线齐平,键盘摆放恰到好处。
当然,你可以为MacBook外接显示器或使用支架来避免这些问题,但多数用户或因没有备用显示器、追求简洁工作站、嫌麻烦等原因并未这么做。而台式Mac天生就能提供更舒适的工作姿势,从根本上杜绝腰背疼痛。
性能天花板
自苹果采用自研芯片以来,Mac性能突飞猛进。虽然两类机型都实力强劲,但台式Mac拥有更高的性能上限。
这是因为当无需考虑便携性时,苹果能通过更大机箱空间来释放更强性能。充裕的空间意味着更高效的散热系统,从而让芯片持续满血运行。这点在Mac Studio上体现得淋漓尽致——其搭载的M3 Ultra芯片若塞进狭小的MacBook必然面临过热降频。M4芯片在配备风扇的Mac mini中也能维持更高持续性能。
大机箱还有另一优势:更丰富的接口。MacBook Air/Pro仅有两个窄边安置接口,内部空间也捉襟见肘。而台式Mac不仅接口数量更多,扩展槽类型也更齐全。

多显示器配置将让你真正领略台式系统的魅力。
视觉盛宴
购买MacBook意味着接受最大16英寸的屏幕限制。而iMac标配的24英寸显示屏能提供更开阔的工作空间,显著减轻用眼疲劳。选择Mac mini则更自由——这台巴掌大的主机可连接任意显示器。
虽然MacBook也能外接大屏,但这意味着额外购置显示器。即便这样,其组合占据的桌面空间仍超过iMac这样的一体化方案。更何况iMac还标配键鼠套装,提供更优雅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即插即用
外设兼容性是台式Mac的显著优势。Mac mini/Mac Studio可自由搭配任何显示器、键鼠,让你随心打造理想工作站,不必受限于苹果预设的输入设备方案。
虽然MacBook也能外接设备,但总不够完美:使用外设时笔记本自带的触控板和键盘仍占据多余空间。若想通过闭合屏幕的"贝壳模式"解决,设置过程又过于繁琐。这些都不如直接使用台式Mac来得干脆。
更棒的是,你可以轻松布置桌面设备而无需反复插拔——这种看似微小但令人无法割舍的便利,正是台式用户的专属特权。

个性化外设能让你的台式Mac体验更上一层楼。
综合性价比
由于Mac mini/Mac Studio等机型不包含显示器或输入设备,其起售价更具吸引力。例如Mac mini仅售599美元,而最便宜的MacBook Air价格近乎其两倍。当然你可能需要另购外设,但若已有现成设备,立即就能享受超高性价比。
iMac虽然售价1299美元,但包含4.5K显示屏、妙控鼠标/触控板和妙控键盘。用MacBook Air搭配同类外设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价格。
当然Mac Pro是个例外——6999美元的起售价(仅搭载M2 Ultra芯片)令人咋舌。但在苹果产品线中,多数台式Mac仍是获取巅峰性能的更经济选择。比如M4 Max版Mac Studio起价1999美元,而同配置MacBook Pro至少要3199美元。
永不断电
苹果默认用户会在固定场所使用台式Mac(即便Mac mini的体积其实具备移动潜力),因此所有台式机型都采用直连电源设计,彻底免除电量焦虑。
更重要的是,你永远无需担心电池老化问题。笔记本电池随着年限增长必然出现衰减,最终导致续航大幅缩水。而这对台式Mac用户来说,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全部评论 0
暂无跟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