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以其设计美学闻名,多年来推出了众多令人惊艳的电子产品。但2000年7月发布的Power Mac G4 Cube或许是最能体现这种设计理念的产品——这款铝塑材质的精致立方体在当时引发了无数惊叹。
遗憾的是,它也是商业败笔,仅上市一年便永久停产。乔布斯后来承认其设计过度且定价过高。虽然它堪称苹果设计哲学的纯粹表达,但也是电脑设计领域的经典反面教材。
在发布25周年的今天,回顾这台惊艳又充满争议的机器,我们仍能从中汲取诸多经验。
颜值并非万能
面向高端专业用户的产品必须确保性能强劲。这看似显而易见,却正是Power Mac G4 Cube的最大软肋——性价比严重不足。

Power Mac G4 Cube配备笨重的外置电源(右侧灰色盒子)和Harman Kardon音响系统。
基础版1799美元(约合现今3350美元)的定价使其直接跻身顶级市场。即便如此,为防止价格进一步飙升,它仍不得不做出妥协。比如无法扩展存储或功能,这对专业用户本是基本需求。
但与此同时,这款设备也证明了专业电脑可以兼具优雅。iMac已经颠覆了传统PC设计范式,而Power Mac G4 Cube首次将这种理念引入高端领域。其小巧机身和创新材质运用,堪称桌面艺术品,证明高性能组件未必需要庞大机身。
这种理念延续至今的Mac mini和Mac Studio身上——后者尤其像是Power Mac G4 Cube的精神续作。苹果显然深谙此道。
高速存储至关重要
如今Mac配备业界顶尖的固态硬盘,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。长期以来,入门级Mac搭载的机械硬盘速度缓慢,明显逊色于付费升级版本。

G4 Cube采用5400转机械硬盘,这是个错误决策。
Power Mac G4 Cube的入门型号就配备了迟钝的5400转机械硬盘。当时7200转硬盘已然普及,苹果却坚持使用低速硬盘,与其高端定位严重不符。
虽然这控制了成本,却给无力升级的用户带来了糟糕体验。考虑到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,这种妥协影响了庞大群体。
值得庆幸的是,随着固态硬盘时代来临,所有Mac现在都配备了性能合格的存储设备。
冒险精神值得肯定
上市之初,许多公众将Power Mac G4 Cube视为艺术珍品,是雕塑与电脑的完美结合。但对其设计的争议同样激烈。

尽管Power Mac G4 Cube发布于25年前,其设计哲学至今仍在延续。
在收获赞誉的同时,其独特造型也沦为笑谈——有人说它神似纸巾盒。就连乔纳森·艾维团队也幽默地将旧款G4 Cube机箱改造成纸巾盒使用。
但苹果素来不在意此类评价。它长期突破电脑形态与功能的边界,从"垃圾桶"Mac Pro(可视为Cube的衍生品)到MacBook Pro的Touch Bar,都是明证。
这种精神延续至今——比如M4 Mac mini的隐藏式电源键。争议性设计总能引发讨论,正如俗话所说:负面曝光也是曝光。
复杂设计代价高昂
说到M4 Mac mini,Power Mac G4 Cube还教会我们:设备必须易于使用。

G4 Cube的接口难以触及,但其可伸缩提手设计堪称精妙。
使用Power Mac G4 Cube时必须倾斜机身才能接触到关键部件——接口。这不仅增加刮擦或倾倒风险,更给日常操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。
为美观牺牲实用性很难获得用户认可,无论设备多么惊艳。显然苹果认为这个代价值得,但在Mac mini上,苹果在正面配置了两个USB-C接口,方便设备连接。教训已被吸取。
超前设计未必明智
我的首部智能手机是三星滑盖款,配有触敏按键。起初觉得酷炫至极,但很快就发现这是场噩梦——手指轻触就会误删正在编辑的短信或突然返回主界面。这种"酷炫"设计实则令人抓狂。
Power Mac G4 Cube的触敏电源键存在类似问题。轻微触碰就会让电脑进入休眠,打断工作流程。艾维团队或许认为这很前卫,但现实给了沉重一击。值得庆幸的是,苹果已经吸取了这个教训。

苹果已逐渐偏离乔布斯25年前提出的四象限产品战略。
聚焦用户真实需求
重返苹果后,乔布斯制定了著名的产品四象限战略:为消费级和专业级市场分别提供台式机和笔记本。
Power Mac G4 Cube不属于其中任何类别。它与Power Mac同价却缺乏扩展性,又比顶配iMac昂贵许多。无论普通用户还是专业人士,都能找到更合适的替代品。
当时所有人都在问:谁会购买Power Mac G4 Cube?最终答案体现在惨淡的销量上。
乔布斯去世后,苹果逐渐偏离这个战略。虽然笔记本产品线保持精简(目前仅有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),台式机阵容却不断扩张——iMac、Mac mini、Mac Studio和Mac Pro任君选择,甚至传闻iMac Pro可能回归。
四象限战略旨在帮助苹果重拾专注,如今虽非必要——苹果已今非昔比,可以承受一定冗余。但Power Mac G4 Cube的教训告诉我们:忽视核心受众定位的产品,注定难以成功。
全部评论 0
暂无跟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