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这个明显面向未来的行业来说可能有些奇怪,但科技公司的目光确实可能放得太远。如同大多数事情一样,这需要平衡:你不想推出为过去世界设计的产品,但为了提供用户尚未需要的未来功能而牺牲当下体验同样无益。对科技产品而言,真正超前于时代很少是件好事。看看谷歌眼镜就知道了。
这并非说适度超前布局是坏主意。以我在2020年评测过的iPhone 12 Pro为例。短期内12 Pro相较前代提升有限,但其强大处理器、5G支持和LiDAR扫描仪意味着它已为未来数年用户需求的变化做好准备。我很喜欢那款手机。
iPhone 12 Pro的成功前瞻包含两个关键要素:它准备的技术革新在其生命周期内真正落地——例如5G网络在两三年内(多数用户的换机周期)就实现了广泛覆盖;同时手机本身已具备处理这些革新的能力,而非仅仅作为后续硬件的试验品。符合这两个标准的超前布局,我认为是利大于弊的。
现在让我们将iPhone 12 Pro与苹果近年产品对比。比如以Apple Intelligence为主打的iPhone 16,库比蒂诺显然因AI热潮才仓促加入战局。2024年在智能手机集成AI看似具有前瞻性:AI必将深刻影响未来社会。但发布一年后,Apple Intelligence仍未能兑现愿景,主要因其功能局限。
Apple Intelligence能否在我提到的两三年内变得实用?或许可以,但必须指出苹果目前的成果难以令人信服。况且作为软件功能,从用户角度本无必要将其绑定iPhone 16发布——苹果完全可以等待AI套件成熟后,再向兼容机型推送。
问题在于苹果似乎不从用户角度思考。对企业而言,提前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是制造噱头促进销量的妙招;收集用户数据迭代产品更是商业考量。只是对那些花费799美元充当高级质检员的用户来说未免残酷。
不过iPhone 16用户或许该庆幸没花3499美元购买Vision Pro。苹果再次未能抗拒热点词汇,推出了一款无法满足当下任何需求的未来产品。初代Vision Pro令人惊艳却完全不实用:笨重机身、续航孱弱、功能匮乏。我理解苹果需要Vision Pro来铺垫二代产品,但为何要拉消费者陪跑?
iPhone Air又如何?真有人需要售价更高、续航更差的5.6毫米超薄手机吗?恐怕没有。但苹果依然执意推出,只因这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。与其说它是商业产品,不如说是迈向折叠屏手机的跳板。
对2025年普通消费者而言,续航和摄像仍是核心需求。客观说,iPhone Air在这两方面表现超出预期,抗摔性也令人意外。但轻薄本就是自我设限,不能因部分解决问题就获得赞誉。
需要明确:我并非指责iPhone Air是糟糕产品(甚至尚未体验),而是指出其诞生源于企业长期目标而非用户短期需求,它所代表的前瞻性不会惠及实际购买者。
可悲的是,这已成苹果公园的固定模式。为抢占新兴市场,不成熟产品屡屡仓促上市:Apple Intelligence尚未就绪却强行推出;Vision Pro一代不实用却执意面世;如今为布局折叠屏路线,又催生出iPhone Air——工程师不得不在两个关键领域创造奇迹才能保证基础体验,而这一切短期内只为成就更薄的手机。

热门头条
iOS 26正式发布!这7个新功能值得优先体验
苹果新iPhone"高原期"为下一代设备树立新标杆
Macalope专栏:每年iPhone发布季是最糟糕的时刻
隐藏的惊喜!iOS 26这些神奇功能教你如何解锁
想升级?避开AirPods Pro 3的7个理由
21个macOS Tahoe图标见证时代变迁
评测专栏
- iPhone 17/Pro/Air横评:总有一款适合你的预算与品味
- OWC Thunderbolt 5集线器评测:亲民的80Gbps端口增强方案
- OWC Express 1M2 80G SSD评测:80Gbps USB4极速体验
传闻风向
爆料:苹果还有十款新品蓄势待发
苹果正商讨建立折叠iPhone测试中心
首款OLED MacBook或将配备触控屏
独家披露iPhone 18将搭载的次世代芯片
本周视频
立即更新!iOS 26正式推送,本期短视频带你了解升级亮点。欢迎在TikTok或Instagram观看我们的短内容系列。
系统更新与故障追踪
苹果确认:新iPhone存在摄像头缺陷
iOS 26这些改动可能惹人嫌?解决方法在此
官方解释:升级iOS 26后为何耗电加快
M3 Ultra版Mac Studio用户遭遇macOS Tahoe安装故障
全部评论 0
暂无跟帖